Skip to content

Bram Bogart (Hong Kong 2023)

布拉姆.博加特

符號

2023年11月24日-2024年1月6日

日期

2023年11月24日-2024年1月6日

地点

White Cube Hong Kong

香港中环干诺道中50号

「許多術語都被用來描述我的作品,如浮雕繪畫、混合繪畫、雕塑繪畫、巴洛克繪畫、材料繪畫。然而對我來說,比專業術語更重要的是不斷回到如何創作出好的繪畫這一問題。」

— 布拉姆.博加特

白立方香港榮幸推出已故荷蘭裔比利時藝術家布拉姆.博加特(Bram Bogart,1921-2012)在亞洲的首次個展。本次展覽將呈現博加特廣闊的藝術生涯中的眾多創作,聚焦於表現主義抽象繪畫以及繪畫形式上的多種可能性。同時,這些精選繪畫著重展現了博加特的獨特探索——將顏料作為感官的、具有雕塑性的物質。

在 1986 年發表的《雕塑繪畫》(Sculptural Paintings)一文中,博加特寫道:「許多術語都被用來描述我的作品,如浮雕繪畫、混合繪畫、雕塑繪畫、巴洛克繪畫、材料繪畫。然而對我來說,比專業術語更重要的是不斷回到如何創作出好的繪畫這一問題。」博加特以其濃重的、物體般的畫作而聞名,這些繪畫將形態與物質性、感官性的色彩與極簡的形式融合在一起。他摒棄了繪畫和雕塑的形式,拒絕與任何一種流派產生聯系,而是追尋著自己獨特的道路,在實踐中尋求技術、結構和形式的完整性。他沈浸於對藝術在形式上的考量,在其非具形藝術(art informel)作品中,繪畫的「筆跡」,即帶有節奏感的筆觸,可以激發抽象繪畫的意義。

本次展覽囊括了藝術家1952年至2009年的創作,其中最早的一幅畫作來自於「符號(Signs)」系列,是藝術家從上世紀50年代末期開始創作的最多產、最重要的系列作品。具形和無具形的痕跡標記、邊框與平面的設置在其中交匯、融合,讓畫面充滿了張力。《Les signes》(1952)是他早期 「符號」作品的典型代表:十字、圓形或方形等符號嵌入了塗有厚重顏料的畫布表面,深色字母被切割成四個白色方塊置於濃郁的午夜藍背景上。藝術家在巴黎生活和工作時期創作的這件繪畫,將具象形式轉變為粗略的線條,以追求形式的簡化。這一系列作品也意味著博加特標志性語言的開端。通過添加粉筆、顏料、油、膠水和許多其他物質來「操縱」繪畫的 「表皮」,博加特堅信 「自然界所有一切的簡化形式,都會回歸到這些符號:長方形、正方形、十字形、圓形等。這些形式在我的作品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博加特在20 世紀 60 年代和 70 年代的作品有著同樣簡約的構圖,但畫面表面的肌理卻愈發覆雜。這些作品將符號嵌入繪畫材料本身,毋庸置疑地強調了繪畫與雕塑之間的相互聯系,從而在畫布上呈現出令人振奮的強烈的物質存在感。《Ruitveld》(1964)中,藝術家在鮮綠色的單色背景上,粗略地畫了一個與畫布呈對角的深藍色正方形,醒目的色彩和深沈的圖形提供了一場充滿動態的視覺之旅。《Geelruitblauw》(1967 )中,一塊子午線藍的菱形顯眼地坐落在凹凸不平的陽光黃平面上——兩種原色在畫布表面達成了共存。

20 世紀 60 年代,博加特輾轉於布魯塞爾、巴黎和羅馬之間工作,並在60年代後半期開始永久定居在比利時。在這里,他以地板代替畫架,使用覆蓋著黃麻布的木制畫板,以便能使用更厚重的繪畫材料。博加特用刷子代替鉛筆,用鏟子代替小刀,使得這些作品被賦予了這樣的特點:顏料大量地堆積,形成的褶皺、隆起和低谷等形態,使得粘稠而可觸的表面擁有了生命力。博加特與繪畫史,尤其是梵高以及比利時表現主義大師康斯坦特.佩爾梅克(Constant Permeke)的作品有著深厚的聯結;他偏好帶有北歐風格的明確的縱向與橫向軸線,在自己的構圖中加入了清晰的結構。博加特使用不同粗細的畫筆,以手勢拖拽的方式在各種形狀周圍留下了堆積起的厚重顏料,並讓顏料溢出畫布邊緣,進一步突出了繪畫的物性(objecthood)。「我根本無法想象自己會再創作重達 200 到 300 公斤的畫作」,博加特寫道。「但隨著繼續創作符號,我最終獲得了一種更自由的創作方式,即把符號畫得更大、更隨性,更像是一種書寫筆跡;是一種有節奏的筆觸的非重覆元素。我依舊認為筆跡是繪畫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隨後幾年里,博加特進一步探索了邊框作為一種形式手法的可能性。例如,他在一幅畫中只用兩種顏色形成對比,或者通過使用浮雕,將顏料從畫布中心拖向邊緣。《Bleu Noir》(1973 )和《Geelinhetmiddenrood》(1965)都使用了兩種大膽的顏色,一種顏色框住了另一種顏色;而在《La Porte Rouge》(1977)中,殘留於畫布邊緣的顏料使純粹的紅色表面變得生動起來,形成了一個顏色更深的內部畫框。

相比之下,在 20 世紀 60 年代以後創作的「塗蹭(Dabs)」系列作品——如《Visite de couleurs》(1997)就是較晚期的一個典型。博加特使用直接從桶中倒出的厚顏料或從小鏟子末端少量滴下的顏料,以遵循材料的自然流動性。這些作品使用建築行業工具創作的繪畫,與早期作品相比,反倒少了些「構建」的痕跡,而是更直覺性的、由媒介的固有特性所決定。在20世紀 90 年代的其他作品中,如崇高的白色單色畫《Maagd》(1991),柔軟的純白顏料堆積成連綿起伏的表面景觀;而在《Teinter》(1996)中,博加特充分發揮了顏料的可塑性,將顏料塊處理成抽象的形式。在晚期作品《Ronde》(2009)中,藝術家快速繪制的藍色圓圈融入了白色的畫面背景,而《Zonnewit》(1996)中,白色的顏料塊形成了單色浮雕,仿佛以一種直接、果斷的方式將手勢與材料融為一體。對於後一種繪畫風格,博加特說:「我再次使用了圓形或橢圓形,甚至符號,現在它們已經成為一個圓形的凝固了的運動。這種精確而緊繃的筆觸運用是我一直追求的運動。」

布拉姆·博加特1921年生於荷蘭代爾夫特(Delft),2012年於比利時科爾滕博斯(Kortenbos)逝世。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博加特在歐洲廣泛展出,曾為其舉辦個展的機構包括:荷蘭阿姆斯特爾芬眼鏡蛇現代藝術博物館(2012) ;德國雷克林豪森藝術中心(2005);比利時奧斯坦德現代藝術博物館(1995);比利時布魯塞爾藝術宮(1964) ;荷蘭鹿特丹博伊曼斯.範伯寧恩美術館(1959)。1970年,他代表比利時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博加特的博物館和公共收藏記錄包括:倫敦泰特美術館;斯德哥爾摩現代美術館;鹿特丹博伊曼斯·範伯寧恩美術館;盧森堡現代美術館;澳大利亞當代藝術博物館;荷蘭弗爾林登美術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根特市立當代藝術博物館;以及北京元典美術館。

Installation Views

Featured Works

Bram Bogart

Promenade, 2007

Bram Bogart

Untitled, 1990

Bram Bogart

Bleu Noir, 1973

Bram Bogart

Les signes, 1952

Price upon request

Bram Bogart

Window, 1964

Bram Bogart

Zonnewit, 1996

Price upon request


In Focus: Bram van den Boogaart on Bram Bogart

Create an Account

To view available artworks and access prices.

Create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