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ardena Pindell, Hong Kong (2024)
霍華德娜·平德爾
深海,幽境
2024年11月20日-2025年1月8日
白立方香港欣然呈現霍華德娜·平德爾(Howardena Pindell)在亞洲的首次個展,展出這位跨學科美國藝術家近期的繪畫作品。這些作品從海洋和外太空的視覺景觀中汲取靈感,同時也展出衍生自她早期作品的創作系列“四維立方體”(Tesseract)。作品層次豐富而虛幻,深入展現了平德爾對宏大景觀與微觀視覺的迷戀,這種對比包括表象到深層空間之間的張力,也包括細胞與宇宙之間的關聯。
圓形,是平德爾作品中最具標誌性的圖案之一,它常常以多種變體型態出現——橢圓形、孔洞和噴漆圓點。她對這種型態的運用根植於童年記憶,正值美國執行種族隔離政策和吉姆·克勞法(Jim Crow laws)時期。1951年,8歲的平德爾和家人一起到肯塔基州北部旅行,她的父親在路邊的根汁啤酒攤停下休息,平德爾回憶起,當時他們使用的杯子底部畫著紅色圓圈,後來她才知道,這些圓圈是餐廳用來識別為黑人顧客準備的特定餐具。
20世紀70年代,平德爾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版畫和素描部門工作,成為該機構的第一位黑人策展人。在工作期間,她通過創新的方式重新定義圓形,運用一件不起眼的辦公文具——打孔器,在卡紙、文件夾和其他材料上打孔,製作出模板。透過模板,她將丙烯顏料噴塗在未拉伸的畫布上,創造出分散的點狀圖案,如星圖一般。這一創新推動了她的創作實踐,被打孔器穿孔的材料變成主要媒介,將小圓片層層疊疊粘貼於畫布上,這些畫布被剪開後又以網格狀重新縫合在一起——平面網格的固有秩序與密集累積的彩紙圓點形成了微妙的平衡。平德爾將圓形的運用視為一種療癒的行為:“我發現,將圓形轉化爲積極的介質似乎是一項持續的任務。”(1)
平德爾的噴漆繪畫和打孔器創作的作品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關係——每種方法都深化了對方在表面和深度空間的探索結果,無論是通過畫布的視覺幻覺,還是通過紙張堆積所引申的觸覺維度。多層次的表現形式對平德爾來說有著強烈吸引力,這源自她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12年間處理紙張的經歷,也源自於她對非洲土著服飾中層層疊疊的紡織品的迷戀。這種迷戀在她於亞洲的生活和創作經歷中被進一步鞏固。1981年至1982年間,平德爾短暫訪問日本,在那裏她見到廣島附近的厳島神社所收藏的12世紀卷軸——平家納經。在2012年的一次採訪中,平德爾解釋說,卷軸中多層次的媒介強化著畫面的深度,這也影響著她在畫布上創造多層次構圖的方法。(2) 本次展覽的作品也展現著藝術家對裁切、縫合和穿孔畫布的使用,體現了她在近期大部分作品中所表現出的對物理科學的癡迷。例如,《無題 #31(太陽系是米色)》(Untitled #31 )這件作品重新構想了宇宙秩序,將其網格化和單色化。而作品《當城市燈火煇煌...夜晚行至》(while City Lights…Night Flight)則在形式上更爲自由,縫線更鬆散,呈“之”字形,詮釋著星空中的繁星點點。
平德爾的“Tesseract”系列得名於四維立方體——展現了她在畫面上建構視覺幻覺的精湛技藝,圓形、菱形、圓錐體、圓柱體和各種幾何形狀在氣態霧靄中環繞,或自中心點如光源一般向外輻射,畫面的立體感和深度由此建立。在這些構圖中,日本文化對她創作的影響也顯而易見,體現在色彩的主導地位和不對稱美學的應用。平德爾的創作中,圓形的根基式重要地位是肯定的。作品《四維立方體 #17》(Tesseract #17)、《四維立方體 #19(深空)》(Tesseract #19)和《四維立方體 #23》(Tesseract #23)將畫面焦點聚焦於一個背光圓盤,其周圍環繞著向外擴散的同心能量場;在《四維立方體 #18》(Tesseract #18)中,這個圓形似乎轉變爲膨脹的海洋生物形態;而《四維立方體 #20》(Tesseract #20)則圍繞一個中心點旋轉,它形似太陽般明亮的核,亦像散發粉紅和黃色光的超新星。
本次展覽首次展出平德爾的“深海”(Deep Sea)系列,進一步探索了那些通過科學知識獲得形態和意義的難以捉摸的現象。與圓形一樣,這些興趣植根於她的童年: “我的父親是一位數學家,他也對科學感興趣。因此,我曾收到的聖誕禮物不是洋娃娃,而是顯微鏡,我也對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東西著迷不已。我用載玻片滴上費城的飲用水,你不會相信水中游動著什麼。” 顯微鏡帶來的視覺回憶,呼應著平德爾構圖中的散景效果。(3) 在《深海 #8》(Deep Sea #8)中,底色基調在深黑藍與接近暮色的光線擴張和收縮,閃爍著黃色的生物磷光,使人聯想起旋轉的星系,以及生物性發光的深海有機體。從水平構圖轉變為垂直構圖,《深海 #3》(Deep Sea #3)以燒赭色為基底,構建了一個陸地宇宙。盡管最初表面看似顏色統一,但長時間觀察便會發現一束光的爆發——由天藍色和暗橙色的顏料顆粒組成——從上方擴散開來,被淡淡的線縱向地交錯切割,這些線條與她剪裁和縫紉作品中的縫線相呼應。
通過光與色彩的點染,平德爾的抽象畫勾勒出浩瀚與微觀的光譜,既喚起原始創造的幻象,也呼應了宇宙大爆炸的壯闊景象。這些宇宙生成式的效果,或許還蘊含著精神層面的意義。1989年的自傳中,藝術家回顧了自己環球旅行的經歷,寫道:“我在無論西方或非西方的每一種精神傳統中發現的統一元素...是通過‘美’,來探索關於‘神聖’的視覺表達。”
關於藝術家
霍華德娜·平德爾(Howardena Pindell)於1943年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現在居住並生活於紐約。她的作品曾在全球多家重要機構展出,精選個展包括:Fruitmarket美術館,愛丁堡,英國,巡展至Kettle’s Yard,劍橋,英國、斯派克島美術館,布里斯托,英國、愛爾蘭現代藝術博物館,都柏林(2022-23);巴尔的摩艺术博物馆,馬里蘭州(2022);休斯頓藝術博物館,德克薩斯州(2022);The Shed,紐約,巡展至俄克拉荷馬當代藝術中心,俄克拉荷馬城(2021-22);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芝加哥,伊利諾伊州(2018);斯佩尔曼学院美术馆,亞特蘭大,喬治亞州(2015);克利夫蘭藝術學院,俄亥俄州(1994);沃茲沃斯博物館,哈特福德,康涅狄格州(1989);哈萊姆工作室博物館,紐約(1986);伯明翰藝術博物館,阿拉巴馬州(1985);A.I.R 畫廊,紐約(1983);洛克菲勒紀念美術館,斯佩尔曼学院,亞特蘭大,喬治亞州(1971)。
她曾參與的精選群展包括: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胡蘭柏克市,丹麥(2024);倉庫美術館,達拉斯,德克薩斯州(2024);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2023);國家美術館,華盛頓特區(2022);新藝術博物館,紐約(2021);古根海姆博物館,畢爾巴鄂,西班牙,巡展至蓬皮杜藝術中心,巴黎(2021);泰特現代美術館,倫敦,巡展至布魯克林博物館,紐約、布羅德藝術博物館,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州(2017-19);布魯克林博物館,紐約(2017);維也納路德维希基金会现代艺术馆,奧地利,巡展至布蘭德霍斯特博物館,慕尼黑,德國(2016);當代藝術博物館,休斯頓,德克薩斯州(2013);西雅圖藝術博物館,華盛頓州(2009);當代藝術博物館,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州(2007);哈萊姆工作室博物館,紐約(2006)。
(1) 霍華德娜·平德爾與Toby Kamps的對話,The Brooklyn Rail,7月/8月 2019
(2) 霍華德娜·平德爾與Fiona Bradley的對話,Fruitmarket美術館,2021年11月30日, 按此觀看
(3)霍華德娜·平德爾與ArtDrunk對話,2024年10月4日
In the Studio
Howardena Pindell
From her studio in the Bronx, New York, Howardena Pindell discusses her creative process, exploring the significance of shapes in her work and the role that light, colour and texture play. Multilayered, illusory and tactile, these works further Pindell’s fascination with the macro and the micro, from the tensions between surface and depth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smic and the cellular.
Howardena Pindell
Tesseract #18, 2024
Howardena Pindell
Deep Sea #8, 2024
Howardena Pindell
Tesseract #20, 2024
霍華德娜·平德爾
霍華德娜·平德爾(Howardena Pindell)於1943年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現在居住並生活於紐約。她的作品曾在全球多家重要機構展出,精選個展包括:Fruitmarket美術館,愛丁堡,英國,巡展至Kettle’s Yard,劍橋,英國、斯派克島美術館,布里斯托,英國、愛爾蘭現代藝術博物館,都柏林(2022-23);巴尔的摩艺术博物馆,馬里蘭州(2022);休斯頓藝術博物館,德克薩斯州(2022);The Shed,紐約,巡展至俄克拉荷馬當代藝術中心,俄克拉荷馬城(2021-22);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芝加哥,伊利諾伊州(2018);斯佩尔曼学院美术馆,亞特蘭大,喬治亞州(2015);克利夫蘭藝術學院,俄亥俄州(1994);沃茲沃斯博物館,哈特福德,康涅狄格州(1989);哈萊姆工作室博物館,紐約(1986);伯明翰藝術博物館,阿拉巴馬州(1985);A.I.R 畫廊,紐約(1983);洛克菲勒紀念美術館,斯佩尔曼学院,亞特蘭大,喬治亞州(1971)。
Visit Artist PageCreate an Account
To view available artworks and access prices.